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活动,让大理州鹤庆县的民间艺人范木昌开始思考:从师傅那里学到的技艺,怎么能在自己手中更具生机和活力?在坚守住手艺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从7月中旬开始,这一旨在提高非遗传承人群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的研修培训计划,在全国20余所院校陆续展开,目前已有1300多位传承人参与。
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介绍,启动这一研修培训试点工作,是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高,民族特色知名品牌缺失,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希望由此帮助非遗传承人群补文化修养之缺、美术基础之缺、设计意识之缺、市场意识之缺;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更好地将美带入作品,带进生活。
研修培训计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5所高校开展,每班学员不少于20名,由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推荐;二是对传统手工艺项目学徒或从业者进行普及培训,委托上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凯里学院等18所院校开展,时长1个月,每班学员60至100名,由各省(区、市)文化厅(局)组织。
按照文化部要求,各试点院校本着\"强基础、拓眼界\"的原则安排课程,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基础培训、案例教学,通俗易懂,并设置专业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
文化部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活动。对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文化部将组织交流和推广。